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佳荣网配,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一起造成5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再次让公众关注起了断头路的风险。人们的内心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有些道路设计会如此的突兀?产生的风险又该谁来担责?
这起交通事故发生在东莞的虎门镇。事故发生在5月19日傍晚时分,一辆包括司机在内搭载有5人的小汽车冲破防撞沙桶和护栏坠桥,车上5人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四车道变成三车道的特殊之处
当地在事故通报中提到了汽车超速行驶,同时也提到了有关部门接下来会对涉及道路的设计、施工、管护等情况进行调查。媒体在后来的报道中才提到了,汽车所行驶的路段从原先的4车道变成了3车道,应该是司机反应不过来,最终冲出高架桥坠落。
也就是说,司机确实存在超速行驶的情况,但是这处路段的车道也确实存在,由4车道突然变成了3车道。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阿汤哥驾驶汽车也没办法改变牛顿的定律。
如此一来,情况就变得微妙了,为什么这处高架桥路段的车道会突然少了一条车道?是工程还没有完工,还是说这处路段的设计就是如此?
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道路上有没有设置提醒标志也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判断。但现在的问题是,包括司机在内的所有人都死在事故中了,因此一切问题还要等后续的调查才能知道。
类似的事故此前也发生过,比如在2022年的时候,上海一处高架桥上也发生过汽车坠落事故。同样是在东莞,其他路段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这种道路中断或者是突然变化的情况,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之为断头路。
虎门镇的这处路段虽然不是完全中断,但是4车道突然变成3车道,本质上也相当于道路整体的设计规划发生了彻底改变,实际上也算是断头路。
断头路和瓶颈路很普遍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佳荣网配,不管是很宽的高速公路,还是常规的县级道路,哪怕是很窄的乡道小路,所有公路都是通联的,不存在中断的情况。
但实际的现象是,各地区因为规划的失误或者是工期的不协调,也有可能涉及到标准的不统一。总之,在各种各样问题的协同作用后,总是会出现大量的断头路或者是瓶颈路。
这些断头路要么是拦腰中断的,要么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终点,要么就是在某处路段突然出出现了设计上的巨大变化,有些道路是彻底无法通行,有些道路则可以通过迂回的方式继续前进。总之,断头路就是和当下路段完全不协调的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道路是瓶颈路,顾名思义,这种路段会导致大规模的交通拥堵,通常是上一段公路和下一段公路之间的衔接完全不匹配。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不统一的情况,有的是资金不到位,有的是设计问题。从本质上来看,不管是断头路还是瓶颈路,造成的后果都是一致的,只不过断头路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此次虎门镇的事故路段在设计上又有哪些不合理之处呢?
没有使用渐变架设梁体
不管是什么样的道路,减少车道也算正常,但关键的问题是在衔接路段应该在设计上做好渐变。简单来说,就是要让驾驶员感受到前方的路况正在调整,发生变化,然后才能对接下来的行驶进行判断。
虎门镇的事故路段属于高架桥路段,从4车道变成3车道,按照正常的设计,在衔接路段应该使用渐变梁体。通俗一点理解,就是在衔接处的高架桥桥墩不应该继续使用四车道的支撑桥墩,而应该改用可以和三车道衔接好的桥墩。
但是该处路段显示不存在衔接和渐变,只是将不同宽度的预制桥墩直接拼接在了一起,然后在接缝处只使用了混凝土防撞墩以及标线过度。没有按照规范化的渐变设计,就会导致路面汇流点存在不合理,以及会让驾驶员产生视野盲区。如果防撞装置不稳固的话,车辆直接撞上很容易撞开并发生坠落。
除此之外,在变道路段设置的警示标志有没有达到安全标准,有没有对司机提前预警,司机能否根据警示装置做出预判,也会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行驶安全。也就是说,在这处变道路段,原本应该按照规范化的设计进行建设,因为按照规范化的标准建设的话,司机在驾驶的时候能够提前做出预判,知道前方的车道少了一条,除非这个司机不懂得交通常识。
但问题就在于,这处路段在建设的时候没有采取规范化的标准,突兀的变道模式,从而就让司机没办法提前预判,尤其是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司机更难进行突然变道的抉择。
不过,在事故发生以后,道路设计方表示设计和建造符合规范佳荣网配,如此一来,这将会成为下一阶段事故认定的焦点。目前相关情况还正在调查中,具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还得等调查结束才能知晓。
回到断头路这件事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因为工程不衔接,有时候为了追赶工期,或者干脆就是为了压缩成本,才会如此操作。
据说断头路超过6000km
有一项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国内的高速路网中有超过6000km是断头路,就是说这些公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与其他路网连接在一起,难以发挥整体效益。
当然,这是整体的情况。具体到各地,断头路的具体类型是千差万别的。
比如在河南省,大量断头路的出现,至少有5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客观的地形地貌因素。河南省内的一些山区,再加上河流对整体路网布局的限制很大,导致山区的一些路线无法按照既定规划进行建设,从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断头路,有些这样的公路甚至停工都已经持续多年。
其次,资金短缺也直接影响工程规划,而且在河南,这是制约公路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各地区财力有限,有些路修一半就修不下去了,有的路干脆只能降低标准或者是不按规范来修建,从而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断头路。
还有一种情况是行政管辖的制约,大量的断头路都出现在不同行政区域的交接地段,如果协调不好的话,工程就难以同时进行。有些地区干脆就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不按照规定修建或者是没有统一的措施,最终影响了公路建设。
除了地方上各个行政区存存在协调力度不够的情况外,有些公路建设审批程序会被卡脖子,因为涉及到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农田或者生态保护等项目,如此一来,审批手续就会很复杂,流程也很繁琐,这就会严重影响工程原定的计划。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整体上的公路建设管理可能存在体制制约。因为有些断头路并不是客观因素导致的,而是主观上导致的。比如,有些地区为了经济发展的考虑,往往会优先建设连接经济发达地区的公路,而连接到那些相对落后地区的公路,就容易出现断头路。
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上面提到的5种情况还仅仅只是河南一省的现象,其他地区的断头路同样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侧重点也不一样。
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不光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哪怕是在像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也存在大量的断头路或者是设计不规范的道路,问题很多,一般都跟工程建设的时间以及公路所在地的具体规划变动有关。一旦整体上拖慢了建设的进度,就有可能变成断头路,或者是不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修建。
在一些观点看来,要想解决断头路的问题,首先要强调规划的统一,其次还要加强监督监管,不能任由施工单位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或者是停工不休。
在规划上,一旦制定好了规划,就不能够轻易更改。如果在施工中推进不下去,有关部门就应该加强联动,通过密切配合来一起推动规划的落实,而不是轻易改变规划。
监管层面主要是监督工程的进度,还要对资金的使用以及道路建设后的效果进行监管,不能任由施工方随意修建,要通过监管的方式保证公路的所有标准都不会被更改。就像此次东莞虎门镇发生事故的路段,实际上就没有按照标准进行修建。
同时,监管还可以解决工程建设当中存在的腐败现象。道路工程腐败实际上很普遍,如果不按照规划修建,或者是修建公路的资金被贪污、挪用,如此一来,出现断头路也就见怪不怪了。
所以说到底,除了那些客观因素,断头路的出现,很多时候都是对既定规则的无视,随意更改,修建起来的道路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很容易酿成重大交通事故。
结语
各地解决断头路的问题,不能够靠着交通事故去倒逼,应该主动去发现问题,尤其是想方设法去解决已经存在了很久的断头路问题。
规范化的管理一定要具备,同时在成本的投入和控制上,不能被行业内的潜规则影响到道路整体的质量。如果一味的缩减成本开支,尤其是在一些衔接路段牺牲结构连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刻意制造隐患与麻烦。
虎门镇的事故已经酿成,且不可挽回,接下来就看调查结果究竟是怎么样的了。
翻翻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