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对韩国外交政策的态度及其是否参加“9.3阅兵”一事e路配资,在韩国内部引发了诸多讨论和争议。
近日,关于韩国总统李在明是否会出席中国抗战胜利纪念阅兵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7月17日,在韩国国会举行的人事听证会上,被提名为外交部长的赵显就此问题回应,然而他的回答较为含糊,不愿明确表态。赵显表示,是否派代表出席“9.3阅兵”还需要综合考虑美韩关系等多重因素,最终决定尚未敲定。同时,他也暗示,若李在明本人无法前往,韩国方面可能会派其他高级官员代为出席,显示出一定的灵活性。
有媒体对此做出分析,指出此次阅兵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仪式,作为战胜国之一,韩国理应参与。尤其是在韩日之间劳工赔偿等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的背景下,韩国有必要借此机会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即使李在明因顾忌美方压力无法亲自出席,韩方也可能派遣总理金民锡代替出席。类似先例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已经出现,当时韩国派出了时任总理韩德洙前往中国。
展开剩余69%然而,韩国国内对此事并非意见统一。17日,一批政坛元老以韩国前统一部长官丁世铉为代表接受采访时表态,如果中方发出邀请,李在明应该选择参加。丁世铉等人认为,这不仅有助于修复中韩关系,也能为年底韩国主办的APEC会议赢得中国方面的支持,利于韩国外交利益。
在竞选期间,李在明曾多次公开呼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因此被贴上了“亲中”标签。但自他正式就任总统后,李在明的表现却并未体现出明显的亲中倾向。其就职演说中,他强调美韩同盟的重要性和美日韩三边合作关系,却对中韩关系只字未提,仅以国家利益和务实主义的角度模糊表达未来的外交方针。这让外界不禁怀疑,李在明竞选时关于改善中韩关系的言辞,是出于真诚,还是仅仅为了对抗前任尹锡悦。
就在这个敏感时刻,李在明在与前国民力量党紧急对策委员会负责人金钟仁共进午餐时,首次公开谈及其外交政策以及“亲中”传闻。金钟仁向他指出,当前美国政坛存在不少误解,部分人将李在明视为“亲中”总统,担忧这会影响美韩间正在进行的关税谈判。
对此,李在明回应称,自己在处理所有外交事务时,始终将美韩同盟放在首位,并希望美国不要对自己产生误会。这是他上任后首次直接回应“亲中”标签,表明他不会像前任尹锡悦那样极力亲美,也不会完全倾向中国,这反映了韩国特殊的地缘政治处境。
经济层面上,韩国与中国保持紧密的贸易往来。2024年韩国出口总额约达6838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高达1330亿美元,占比近20%。与此同时,韩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同样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1278亿美元,创七年新高,美国在韩国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此外,半岛局势的复杂性决定了韩国必须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伞。除非美国撤军,韩国才能真正独立处理与朝鲜的关系。无论执政者是李在明还是尹锡悦,这一现实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外界将李在明贴上“亲中”标签实属过度解读。他与尹锡悦的区别,仅在于后者全面依赖美国,而李在明则试图“分散风险”,寻求更灵活的外交策略。
发布于:天津市翻翻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