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信仰宗教,要搞一些宗教活动。你们都有对宗教的热情,却很容易被排除在主流意识形态之外。倘若宗教里面有事情,需要他们去做一些游行的活动,或者去发展信众,他们会义不容辞。一旦他们的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上升浪,就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
有的国家全民族信仰宗教,在宗教节日里,他们会穿上盛装,到被命名为神河的河流洗澡,沐浴。即便是王公大臣,也要到这样的河里洗澡,叫做与民同乐。其实这样的河并不卫生,居民生活用水会排放到这条河里,甚至冲厕所的水也排到这条河里。但全民信仰宗教,认为这条河是佛曾经沐浴过的河流,当节日到来的时候,人们就都应该到这条河去洗澡,沐浴。这当然是一种愚昧的行为,但信仰宗教的人们不认为愚昧,而是认为沾了佛的光,很有可能会成为佛。这样的全民狂欢当然无可厚非,因为在那样的国度,所有人都信仰佛。即便教派不同,信仰的神灵不同,也仍然算是信仰某种宗教。马克思曾经论述过,说宗教思想是人类意识歪曲地反映外界世界的表现。但信仰宗教的人并不那样认为,而是认为信仰宗教中的神灵就可以获得神灵的庇护,甚至神灵可以和自己合二为一,走到哪里,神灵就陪伴到哪里,做什么事都顺心如意。倘若他们真的顺心如意,那么他们一定做了简单的事,或者说做了相对于他们自身的能力来说很容易办成的事。但他们相信那是神灵帮助的结果,也是宗教本身产生了神奇的魔力。
展开剩余74%进入某种宗教的人,会服从宗教的教义,逐渐被宗教驯化。虽然某些宗教教义是荒诞不经的,甚至有违人性,但信仰这种宗教的人会逐渐适应,被驯化,还会主动传教,要传播教义,传播神迹,吸引更多人加入。信仰宗教的人具有很大的热情,可以在宗教内实现互助,也可以产生博爱的思想,爱世间每一个人上升浪,甚至还会爱自己的敌人。倘若仅仅是这种博爱思想的传播,那么宗教就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起码可以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让社会变得更和谐。但宗教并非只是在传播博爱思想,还有一套成体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成体系的宗教教义约束人们。刚加入某种宗教的人似乎有一些不适,但慢慢会适应宗教的教义,其实就是被洗脑,但他们偏偏认为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是真实的。就好像每个人认识世界一样,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每个人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即便很多人看到了同样一件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感触。宗教也是如此,有人认为宗教是迷信,有人认为宗教是科学,有人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似乎也和宗教有关系。世界本来就是未知的,人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探索和研究,却并不能完全揭露世界的秘密。大到宏观宇宙,小到量子世界,人类是无法穷尽其中奥秘的,只能在有限的层级上进行研究,却仍然自大且自恋。
相信宗教的人似乎懂人的认知限度,知道人们不可能完全认识世界,就从神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神学不讲究科学研究,总是主观判断,而且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的,甚至为此而造出很多神迹。无论是佛陀还是耶稣,刚开始传道的时候,传的经不是现在的经,传的教义也不是现在这种教义。经过历史沿革,很多所谓的道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被宗教统治者改变了,甚至被权力系统的官员改变了,被皇帝改变了。但进入宗教的人始终相信被改变了的道和教义,而且要亲自去实行,还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却不会产生质疑。宗教一般都这样宣传,质疑宗教的道和教义,就算是心不诚,心不诚就不会灵验,只有心诚才会灵验。相信宗教的人一般都带有功利目的,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相信宗教里的神,遵守宗教的教义,甚至还要参禅打坐,试图和神灵沟通。越是心诚,就越容易被洗脑,也越容易全盘接受宗教的教义,最终成为宗教中的传道士。倘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似乎信奉了某种自己认为正确的宗教,就好像每个人信奉自己认识到的世界一样,认为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人们认为世界中存在着可触、可摸、可感的东西,也存在着不可触、不可摸、不可感的虚无的东西。道家说得更笼统,说世间万事万物由阴阳组成。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似乎比较玄妙,出现了哲学上的二元对立,其实还有不阴不阳的状态,有阴阳融合的状态。这两种状态被称为阴阳转化的中间状态,似乎也能说过去。不管是道教的神还是佛教的神,又或是基督教的神,似乎都高高在上,要人们信仰,同时可以赐福给信仰的人。很多人不一定真的懂宗教的道或和教义,只是盲从,盲目迷信,觉得心灵有所依归,好像找到了心灵的避风港,精神有所依托,干活有劲了,说话也有底气了。人的信仰本身就是这样,信仰古代英雄,信仰部落中的神,都有这样的效果。人家看待外界世界的时候,会寻找精神的对应物,倘若整天看到的都是不正常的人,看到的是疯疯癫癫的人,看到的是傻子,看到的是病态的东西,那么这个人的精神就会出问题。倘若这个人整天看到的是积极的东西,是阳光开朗的人,是健康向上的文化,那么这个人的精神也就会受到影响,会变得积极开朗起来。人能活着靠精神支柱,倘若万念俱灰,这个人就很可能自绝于人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理想的时候,找不到好的精神对应物,就会到宗教中去寻找,哪怕明明知道宗教不是科学,是迷信组织,也仍然去寻找,而且具有持久的热情。
信仰宗教的人会抱团取暖,会让热情高涨。倘若他们要酿成社会性的群体事件,应该是非常容易的。权力系统会加大对他们的管控力度,会把他们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甚至会给他们宣扬马克思主义,宣扬科学社会主义理想。有的寺庙墙上竟然写着“讲究科学,破除迷信。”本身就是一种反讽,似乎是一面旗帜,得以保护迷信产业。一旦有捐款的,寺庙里的香火钱就多了,甚至有的著名寺庙排出十几个捐款机,人们直接刷卡捐款。寺庙每年获利颇丰,甚至日进斗金。不要低估人们对宗教的热情上升浪,因为这种热情似乎是人性中迸发的寻找精神对应物的热情,再加上宗教教育的引导,加上同伴们的互相鼓励,这种热情就会持续下去,甚至长盛不衰。
发布于:河北省翻翻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